寧夏永寧縣農(nóng)作物種子育繁所原所長裘志新
育良種保大地豐收
本報記者 秦瑞杰
步入初夏,寧夏銀川市永寧縣的田地里,大片小麥正吮足水分,灌了漿,在微風里泛著綠浪。這是裘志新培養(yǎng)的“寧春4號”小麥。48年來,裘志新扎根寧夏,先后培育出13個小麥品種,為大西北累計增產(chǎn)75億公斤。
1965年,18歲的裘志新從家鄉(xiāng)杭州來到寧夏,在永寧縣插隊當農(nóng)民。初來寧夏,裘志新不熟悉農(nóng)事,可他帶著拗勁兒,“與農(nóng)民交朋友、拜莊稼漢為師”,自學良種繁育,完成雜交組合2萬多個,很快成了永寧縣良種繁殖場的種田好手。1973年開始,為了加快育種的進度,每年寧夏小麥收割后,裘志新都會將種子運到云南和海南去加代繁育。
這是實打?qū)嵉目嗖钍?,可作為黨員,裘志新卻總是搶著去。路上沒有運輸條件,他就把廢水泥袋改成種子袋,用報紙代替高級硫酸紙當作雜交袋;沒有科研資金,他從來只買硬座票,沒票時,困了就在硬座底下的空隙內(nèi)躺著休息?!坝沧紫抡脤挸ㄓ譀隹欤赖煤??!濒弥拘禄貞浾f。
經(jīng)過數(shù)年艱苦探索,1981年,裘志新育成適應性廣泛的“寧春4號”。目前,“寧春4號”在寧夏、新疆等地種植面積達1.5億畝,成為我國推廣面積最大的春小麥品種之一。
2013年,裘志新因突發(fā)腦梗臥病在床,可他仍然惦記著那片麥田:“想看到自己親手培育的小麥,迎來一個又一個豐收年。”
寧夏東方有色金屬集團原黨委書記何季麟
讓中國鉭鈮產(chǎn)品享譽世界
本報記者 劉 峰
“讓中國鉭鈮產(chǎn)品享譽世界,這是我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責任和使命,是將信仰化為力量的具體實踐,更是中國人的志氣?!弊鳛槲覈g鈮高技術產(chǎn)品技術提升方面的學科帶頭人,扎根寧夏五十載,寧夏東方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何季麟的初心從未改變。
“聽黨的號召,到艱苦的地方去就是為祖國作貢獻!”1970年,何季麟主動申請來到賀蘭山下三線建設軍工配套的鉭鈮鈹冶煉加工廠。1990年開始,何季麟擔任超高比容鉭粉、鉭鈮濕法冶煉、鉭電容器陽極引線用鉭絲3個國家級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的總指揮。他夜以繼日地和同事們奮戰(zhàn)在實驗室,僅用一年時間,就研制出高比容鉭粉,一舉獲得國際認證。
“一個國際化的企業(yè),一定要站在一個新的高度面對世界,必須致力于技術的跨越式發(fā)展。”1996年,何季麟被任命為企業(yè)一把手,他致力于對鉭鈮行業(yè)的許多世界性前沿課題進行攻關,帶動我國鉭鈮行業(yè)和電子工業(yè)的發(fā)展?!白鳛辄h員,我一輩子與科學技術結(jié)緣,幾十年與冶金專業(yè)、材料制備技術相伴,產(chǎn)業(yè)報國,就必須實現(xiàn)科技自立自強?!焙渭诀胝f。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水利廳原總工程師李識海
把苦咸水變成甘甜水
本報記者 劉 峰
“我的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把苦咸水變成甘甜水?!蓖渡硭呤d,寧夏山川大地留下了他奔忙的身影和不倦的足跡,參建的一條條溝渠造就了沃野千里的塞上江南、一座座揚黃工程讓“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老百姓向水而生、擺脫貧困、走向幸福。他,就是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水利廳原總工程師、95歲的老黨員李識海。
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李識海毅然放棄到北京工作的機會,全身心投入到寧夏的水利建設熱潮。“群眾吃的是苦咸水,他們?nèi)彼?、盼水?!痹趯幭闹胁扛珊祹В矍暗膱鼍白尷钭R海暗下決心:一定要解決群眾吃水難的問題。
臨河而建的泉眼山泵站是固海揚水工程的首級泵站,被稱為固海揚水的“龍頭”。巖石層泉眼數(shù)十處,每小時出水量1700立方米,湍急的黃河水流最深處達7米,給施工帶來了極大困難。擔任總工程師的李識海坐鎮(zhèn)指揮千人奮戰(zhàn)9個晝夜,長242米、頂寬15米的草土圍堰勝利合龍,成功堵截地下水,確保工程如期完工。工程運行40年來,徹底改變了當?shù)厝罕娚a(chǎn)生活面貌。李識海一輩子以擔當踐行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使命,用忠誠詮釋“黃河水甜,共產(chǎn)黨親”的赤子情。
《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05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