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根良(右)在生產車間詢問生產情況。
現任亨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的崔根良是蘇州吳江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曾獲評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非公經濟人士優(yōu)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全國優(yōu)秀企業(yè)家、江蘇省優(yōu)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今年4月,崔根良又榮膺全國“時代楷?!狈Q號。
崔根良所創(chuàng)辦的亨通集團擁有50家子公司、3家境內外上市公司,已成為中國光纖通信、智能電網領域規(guī)模最大的系統集成商和網絡服務商,躋身全球光纖通信前三強。崔根良完成了從艱苦創(chuàng)業(yè)到卓越創(chuàng)新的實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chuàng)造的飛躍,從企業(yè)責任擔負到社會責任擔當的升華,他的身上,深切地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優(yōu)秀企業(yè)家,為實現中國夢的不懈追求和頑強拼搏。
“我是一名黨員,黨員就是一塊磚,東西南北任黨搬”
20世紀80年代初,崔根良從部隊退伍后投身商海,在浙江承包了一家企業(yè)。正當他在異鄉(xiāng)蒸蒸日上之時,老家吳江七都鄉(xiāng)的黨委書記“三顧茅廬”邀請崔根良回鄉(xiāng),擔任瀕臨倒閉的吳江七都絲織服裝廠廠長。浙江老板勸他:這里放著一年幾十萬不賺,回家去接管一個快倒閉的小廠,這太不劃算了。崔根良說:“我是一名黨員,黨員就是一塊磚,東西南北任黨搬?,F在組織上讓我回去建設自己的家園,這是對我的信任和期盼,我怎么能回絕呢?”返回家鄉(xiāng),他一頭扎進絲織服裝廠里,與員工們一起奮戰(zhàn)在生產第一線,24小時連軸轉。幾個月后絲織服裝廠就扭虧為盈,利潤60多萬元。
初戰(zhàn)告捷,正當準備乘勝前進的時候,七都鄉(xiāng)黨委決定調崔根良到鎮(zhèn)上當時投資最大但虧損嚴重的乳膠手套廠當廠長……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再次扭轉乾坤??墒呛镁安婚L,國際政治經濟危機使全部依靠國外市場的乳膠手套廠經營陷入絕境,工廠倒閉,員工散伙,流水線停歇了。經過慎重思考后,崔根良決心創(chuàng)辦新興電纜光纜企業(yè)。經過常人難以想象的多年努力,至2003年,光纜產銷量居國內第二,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2010年8月7日,亨通自主創(chuàng)新研發(fā)的光纖預制棒終于成功面世。至此,亨通完全掌握了光纖、光棒的核心技術,奠定了中國在世界光通信領域的地位和話語權。在崔根良的帶領下,亨通還研制出全球最大跨度、最大截面的OPGW解決了世界工程難題;自主研發(fā)的航空航天、軍工裝備特種光纖、光纖導航系統,一次次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在神九、神十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任務中,亨通兩次受到解放軍總裝備部的嘉獎!
“黨建在企業(yè)里就像水,能夠增強凝聚力,黨建就是生產力!”
亨通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已成為中國光電行業(yè)航母,蘇州市地標型企業(yè)。作為規(guī)模效益連年上升的大型企業(yè)集團掌門人,崔根良始終嚴格要求自己,懷揣著“兩顆心”,一顆忠于黨和祖國之心,一顆對社會大愛之心,履行著一個共產黨員的使命與職責。
在創(chuàng)辦企業(yè)的30多年中,他最為看重的是自己共產黨員身份。他的企業(yè)在當地第一個成立黨委、紀監(jiān)委、黨校。有人問,“一個民營企業(yè),只要依法經營、按章納稅,把經營做好了,何必搞黨建那套呢?”崔根良說:“黃沙、石子、水泥、鋼筋,沒有水,粘合不到一起,只有用水的力量,才能把它們變成堅固的混凝土。黨建在企業(yè)里就像水,能夠增強凝聚力,黨建就是生產力!”崔根良至今仍擔任著集團黨委書記。有朋友勸崔根良:“現在企業(yè)做這么大,你日常需要處理的事那么多,何必還要親自擔任黨委書記?”崔根良誠懇地回答,“黨建工作就是要一把手抓一把手。我不帶頭當書記,怎么體現黨建工作的力度?”
鑒于企業(yè)不斷壯大,員工越來越多,很難了解到一線員工的生活、工作、思想狀況,崔根良首創(chuàng)了黨員干部結對聯系職工制度,要求從普通黨員到支部支委,從車間主任到集團高管,每人都要結對聯系一定數量的員工,確保聯系結對全覆蓋。多年來,亨通把黨的隊伍建設與崗位競聘制度雙向融合,推行人才雙向培養(yǎng),目前公司管理層80%以上是黨員。亨通黨建已形成黨委是核心、支部是堡壘、小組是陣地、黨員是旗幟,黨委與基層支部黨建推進兩級體系。正是卓有成效的黨建工作,使得集團內1000多名黨員就像1000多面旗幟,高高飄揚在集團各子公司內,成為各條戰(zhàn)線上的先鋒,“為集團奮斗,為黨爭光,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奉獻”的信念牢牢扎根在每一個亨通人心中。
“飲水思源,作為一名黨員,能為老區(qū)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還不是應該的?”
從創(chuàng)辦企業(yè)的第一天起,崔根良就秉持這樣的信念:一名優(yōu)秀的黨員企業(yè)家必須有大責任、大擔當,必須要擔負起對社會和對國家的責任。
20多年來,崔根良始終奉行“真善不為人知”的理念,視慈善為回報社會的終身事業(yè)。2012年,亨通資助江西革命老區(qū)敬老院改造的“鶴軒安耆”項目正式啟動,先后用三年時間,改造了井岡山、興國、于都等革命老區(qū)25所敬老院,完善了現代生活設施,項目實施以來,受益老人達3000多人。有人問起“為何要資助江西敬老院”時,崔根良不假思索地回答,“革命老區(qū),為新中國作出過巨大犧牲,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老區(qū)人民當年的奉獻付出。飲水思源,作為一名黨員,能為老區(qū)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還不是應該的?”
2011年,崔根良捐資5000萬元成立了江蘇省首家由民政部直管的非公募慈善基金會——亨通慈善基金會,來幫助真正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迄今為止,用于公益慈善累計捐贈超4.8億元。崔根良也被授予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捐贈個人”、中國十大慈善家榮譽稱號。(通訊員 吳組軒)